一双高仿鞋的故事
13年年底,同事从某宝买了双阿迪的鞋,当时在某宝里搜索“阿迪达斯运动鞋”搜到的店铺有12145家,宝贝38.62万件。看上一双装柜价820元的三叶草ZX700陈奕迅版跑鞋,有38家店铺出售,最好的一家卖出了360多双。价格130元至600元不等。
找了家标价157元,称可开机打小票,还支持“专柜验货”,已经售出60多双,再看评价,“质量很好”、“正品”、“做工很细致”,一片好评。发货倒确实快,三天后到货了。包装还不错,鞋盒上除了标注鞋码、鞋型之外,还印着:MADE IN INDONESIA。“支持专柜验货”,听着很自信的样子,我们又是群很爱折腾的人,那就验一个呗,就去了城市大厦的阿迪达斯专卖店。专卖店的工作人员很快确定我们买到的是假鞋,鞋子和鞋盒都不一样。
专卖店的工作人员很快确定我们买到的是假鞋,鞋子和鞋盒都不一样。
我们把专柜的鞋子买回来作对比,两双鞋虽然外观上很相似,但一些细节还是有所不同,(大家来找茬)
首先是颜色。专卖店的鞋子,鞋面上皮质颜色比网购的深;帆布部分比网购的有光泽;但胶质鞋底的颜色却比网购的要浅;;其次是标签。专卖店的鞋子,鞋后跟的“adidas”标志比较明显,鞋舌上的标签缝纫得很整齐;而网购来的鞋子,鞋后跟的标签不仅模糊,还不够整齐,鞋舌上的标签缝纫不到位,还有一截露在外面。
其次是标签。专卖店的鞋子,鞋后跟的“adidas”标志比较明显,鞋舌上的标签缝纫得很整齐;而网购来的鞋子,鞋后跟的标签不仅模糊,还不够整齐,鞋舌上的标签缝纫不到位,还有一截露在外面。
第三是鞋垫。专卖店的鞋子,鞋垫和鞋底黏合在一起,抽不出来,垫子比较厚实,logo是用白色的,清晰明了;而网购的鞋子鞋垫很薄,因为黏合不牢固很容易抽出来,鞋底还很硬,logo是红色的,字迹模糊。
第四是走线。专卖店的鞋子,走线非常整齐;而网购的鞋子,做工就粗糙很多了。
专柜的店员们说,这双鞋的绝对不是正品。瞬间我脑海中闪过假一赔十、假一赔命的画面,但当提出要开具一份鉴定证明时候,却被对方一口回绝了。说是这个要专业机构鉴定的,专柜无法出具。
好么,没有“鉴定证明”,卖家自然不会认账了,对“假一赔十”的承诺,因为证据不足,也就成了一句空话。正品鞋和仿鞋,除了肉眼看得出的不同,内在还会不会有区别?我们跑到了温州,在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,国家鞋类质检中心;我们把网购的zx700和专柜的同款运动鞋,一起做一个专业检测。
我们把网购的zx700和专柜的同款运动鞋,一起做一个专业检测。
测试一:耐磨测试
在带砂轮的试验机上磨损20分钟,模拟人在站立静止状态下,鞋底与地面的摩擦。(因为这双运动鞋鞋底是带防滑纹路的,按照要求,测试之前要做一个前处理,把纹路磨掉。)往鞋子上施加了500克的砝码, 500克的砝码是通过统计和计算出来的,相当于模拟人体的单位下的重量。但是20分钟后,结果出乎意料,两双鞋底的磨损程度相差无几,耐磨机对鞋子的磨损几乎为零。
测试二:耐折测试
模拟人走路,在耐折机上来回折40000次。优等品的标准是在第一第五脚趾关节的位置,不得出现帮面裂浆裂面和帮底开胶现象,鞋底不会出现新裂纹等;合格品的标准是相同位置不得出现帮面裂浆裂面,帮底开胶不能超过1厘米,鞋底裂纹不能超过0.5厘米。
结果:3个多小时之后,两双鞋子依然旗鼓相当,难分高低。
测试三:帮底剥离强度测试
帮底剥离强度测试,测的是鞋底与鞋帮的牢固度。
结果很快出来了,仿鞋帮底开胶口裂开到1厘米时候,用到的力度是89.5牛;而专柜鞋子用了117.4牛,牢固度比前者更好。
不过,按照国标要求,如果把两侧拉开胶需要的力≥45牛/厘米就是合格品;力度≥60牛/厘米就是优等品。我们实验中两双鞋子,都是“优等”。
两双鞋子的物理机械性能测试,结果相当。这让我有点难以接受啊,于是决定从两双鞋的鞋面皮质和鞋底的材料上找不同。鞋面皮质从显微镜拍出照片看,两双鞋都是真皮的,区别不是特别大,都是属于牛里面的二层皮。至于鞋底材料,两双鞋也是一样的。经过红外光谱仪的鉴定,这两双鞋鞋底材料都是一致的都属于橡胶类,区别不大。经过红外光谱仪的鉴定,这两双鞋鞋底材料都是一致的都属于橡胶类,区别不大。
查了下网购物流 ,这双阿迪达斯ZX700发自福建莆田,鞋盒里面的机打小票“三包凭证”显示,卖家是“阿迪达斯授权经销商。坐动车6个小时就到了莆田。这张购物小票也是造假的。联系了淘宝卖家,以“鞋码不符、要求换货”为由,拿到了一个退货地址。
晚上9点左右,三号楼前逐渐地停满了厢式车、三轮车、摩托车等等,而且不时地从楼上下来另外一批人,人人搬着一个纸箱子,有的放在三轮车上,有的绑在摩托车后座上,有的干脆手捧着。走近一看,都是一盒盒标着“阿迪达斯”、“耐克”、“新百伦”的运动鞋。这帮人行色匆匆,出了小区大门,直接找一家快递,填单、发货。这帮人行色匆匆,出了小区大门,直接找一家快递,填单、发货我们包车的司机师父告诉我们:这些人都是做仿鞋生意的,当地人叫我们包车的司机师父告诉我们:这些人都是做仿鞋生意的,当地人叫阿冒。
但莆田人人皆知,这是一座不住人的“鬼城”——白天卷帘门紧锁,可到晚上九点之后,突然火爆起来,鱼龙混杂。但莆田人人皆知,这是一座不住人的“鬼城”——白天卷帘门紧锁,可到晚上九点之后,突然火爆起来,鱼龙混杂。小区的一楼是店铺,有300多家自主品牌店,大多是原先阿冒转型做自主品牌的。有意思的是,只要你需要,有些自主品牌商户也会干回老本行,依然会热情地介绍仿鞋业务。老板说,想要批发鞋子,一般都是先到楼下拿一张小卡片,按照上面印着QQ号码、网店地址等,先在网上下单,再凭订单号提货,单件也可以代发,整个过程既隐蔽又安全。
这样有一个好处,工商查起来,损失比较小,不至于一锅端。调查了一整天,可以肯定的一点是:我们网购的鞋子就是从西庚小区发出的,而且从这里发的鞋子还不止这一双。但这些小区都是中转站,主要负责发货。为了找到货源,我们在一辆厢式车卸完货后,一路趁黑跟了上去。 大约15分钟的车程,厢式车把我们带到了城乡结合部——七步村。
村子街道两边的商铺,除了超市、网吧之外,还有很多做着和鞋子有关的生意,比如“鞋配店”,专卖着鞋带、鞋扣、标签等一般商店没有的东西;村子街道两边的商铺,除了超市、网吧之外,还有很多做着和鞋子有关的生意,比如“鞋配店”,专卖着鞋带、鞋扣、标签等一般商店没有的东西;另外还有几家皮革厂,主营皮革批发和加工,另外还有一些卖鞋机的。
走进一些农民房,能够很清晰地听到“唰、唰、唰”类似织布的声音。房前屋后,随处可见来不及清理的制鞋废料,比如做鞋底用的发泡塑料,有的已经成形,还有做鞋面的废布料等等,上面还印着耐克、阿迪达斯的标志。另外还有几家皮革厂,主营皮革批发和加工,另外还有一些卖鞋机的。
老板说,现在订单都已经排到年底了,量少的订单都开始不接了。随后,我们又走进了一家小院,工人们正在吃晚饭,粗略数了一下,将近30多人,大多是来自陕西、重庆、四川等地。七步村外来务工人员虽然多,但有一点很谨慎,就是运货的车辆必须是自家的,或者信得过的熟人。
七步村外来务工人员虽然多,但有一点很谨慎,就是运货的车辆必须是自家的,或者信得过的熟人。
晚上10点,前一晚我们跟踪的厢式车又开工了。厢式车把车开进一家庭院后,一箱箱的纸盒被装上了车,然后一路直奔12公里之外的涵江区,停在了一个小区里卸货、搬货。
在莆田,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让全世界都穿得起名牌!据说,全球每3双耐克鞋中便有1双是来自莆田的仿款,全市从业人员有20多万,年产10亿多双。数据如何统计,我们无从考证,但莆田仿鞋在业内却是人尽皆知。
莆田做仿鞋要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说起。因为靠近台湾,莆田成为台资制鞋及名牌代工企业迁驻内地的登陆点,为耐克、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鞋代工。渐渐地,制鞋业成为莆田的支柱产业。有数据统计,莆田大小鞋厂有3000多家,聚集在莆田的七步、华林、新度、黄石等地。
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,因为订单有限,加工利润又低,市场上低廉的原料和人工成本催生了莆田高仿鞋。
仿鞋分很多种,有原厂拼装鞋,有水货,还有是高仿鞋,这类鞋是市面上最常见的,但也分好几种档次,比如1:1高精仿,用料、做工等已经逼近真品,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,但价格也高;还有普通仿鞋,仿真程度有9成左右,价格比较实惠。
一位阿冒拿着一双新款耐克鞋说,去年一个客户从他那里拿货,一年就赚了200多万。“这里如果有两车刮擦,谁都不会下车,喊句对不起就没事了。”一位阿冒开玩笑说。
“我分分钟几十万生意,有时间和你去吃面?!”电影《少林足球》里的搞笑台词,在莆田像真的。